款冬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总咳嗽可能是脾虚中医1张方子,健脾除湿
TUhjnbcbe - 2023/7/11 21:35:00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93729.html

咳嗽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很多患者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失治、误治,导致最终转为慢性,尤其是很多由感冒引起的咳嗽患者,在感冒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对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这种情况一定要辨病与辨证施治,系统地进行调理,因为咳嗽虽然起之于肺,但与肝、心、脾胃、肾等脏腑息息相关,诚如《*帝内经》中所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咳嗽的病位不仅仅在肺,常有其他脏腑相兼导致病程迁延日久。

今天和大家讲一类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导致慢性咳嗽的病因——脾虚。

慢性咳嗽,可能问题在脾!

祖国医学中,历代医家基于临床实践发现,导致咳嗽的病因病机有很多,其中,脾虚就是常见的一种,如《赤水玄珠·论咳与嗽本一证》中记载:“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就强调了咳嗽中脾虚失健运助湿生痰的病机。

为什么脾虚也会导致咳嗽呢?

其实,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五脏一体、形神一体。一脏犯病,不可一概而论,而应考虑到各脏之间的关联。

而脾属土,肺属金,在中医五行理论中,土能生金。因此,脾为母脏,肺为子脏。肺病日久,可以伤脾,中医上也称之为“子盗母气”。而脾土虚弱,不能生肺金,导致肺气虚弱,这一类则叫做“母病及子”。

所以临床上由脾肺出现问题引起的咳嗽常见有两类,一是由于脾胃虚弱,脾胃之气升降失常,导致肺气的宣肃也会不畅,咳嗽自然就难免。二是初期由肺引起,没有得到及时或正确的治疗,久而久之累及脾胃,最终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从而造成慢性咳嗽。

另外,脾有运化人体内水湿的功能,脾虚失健运,则可导致水湿运化不畅,从而产生痰湿,故而明代著名医家李中梓的《医宗必读·痰饮》中也讲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指出临床上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黏稠成块状,或见稀薄痰,色白或带灰,痰储则作咳,出则见缓,清晨或餐后发作,食肥甘厚腻之品则加剧,伴有胸闷,腹部胀闷不适,纳差乏食,苔白且腻,脉象滑而濡,此为痰湿阻肺型咳嗽。

健脾除湿,化痰止咳,摆脱慢性咳嗽困扰!

正如上述所讲,导致咳嗽的病因病机有多种,而即便是脾虚引起的咳嗽,病因病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病程而发生变化,因此,需根据实际病情个体化调理。

乐启生中医团队指出,对于外感咳嗽,比如由于风寒、风热等外界病邪引起的咳嗽,如果经久不愈,通常会内伤脏腑,秏伤正气,导致脾胃、肾等脏精气损耗,那么外感咳嗽会转归为内伤咳嗽。然而,在调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脏腑的调理,也要注意祛邪。比如用桂枝、荆防、紫苏叶等解表;以蒲公英、紫花地丁、栀子等清热;并辅以胡颓子叶、川浙贝母、半夏、苏子等化痰。当外邪已除,证属正气亏虚者,当佐以扶正。

由此可见,治疗咳嗽应强调外感与内因并重,以祛邪止咳,扶正补虚为常法。再根据病位与兼证的不同加以变化,选方用药需因人而异,随证而治。

案例分享

前段时间来诊的69岁的李先生,自述5年前因受凉出现咳嗽,自服感冒药后症状改善,然而此后每因受凉、天气变化而导致咳嗽反复发作,2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来诊前1月因受凉咳嗽再次发作,咽痒,痰白量多易咯出,并伴有畏寒怕风、肢体酸痛,自行服用清肺化痰丸、感冒冲剂等,症状依然没有明显改善。

来诊时,李先生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腹胀食欲差,易出汗,大便黏滞不爽的表现,观其舌可见舌淡胖苔白腻;询问既往病史,自述10年前进行过胃部手术。

根据李先生的症状、病程等,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痰湿内蕴,风寒束表,以至肺失宣降,故治以解表散寒,调和营卫,化痰止咳。以玉屏风桂枝二陈汤加减。

拟方:*芪、白术、防风、桂枝、白芍、陈皮、法半夏、茯苓、细辛、紫菀、炙冬花、炙麻*、杏仁、百部、前胡、生姜、大枣、甘草。7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每日服3次。

二诊:李先生诉咳嗽明显减轻,痰白质稀易咯出,出汗量多、畏寒怕风、全身酸痛缓解,仍有咽痒,食欲改善,大便已恢复正常。观其舌可见舌淡苔微腻。考虑到患者的表证已解,病机为肺脾气虚、营卫不和、痰湿内蕴。故治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化痰止咳。以上方为基础方加减,去细辛、炙麻*,加麻*根、浮小麦、薏苡仁。

在这一案例中,患者李先生为脾胃虚弱,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输于肺,而致肺失宣肃而咳;另外,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肺失充养,也会导致肺卫不固,故表现为受凉则咳嗽咯痰反复发作。疲乏无力为肺脾气虚的征象,腹胀食欲差为脾虚痰湿之征。

患者此次病程1月,但表证仍在,故见恶风寒、全身酸痛、咽痒,因此,本病病位在肺脾,病性虚实夹杂。虚为肺脾气虚,卫表不固,实为痰湿内蕴,风寒束表。故以玉屏风桂枝二陈汤加减,方中玉屏风散益肺健脾固表,麻*汤、桂枝汤解表散寒、调和营卫以祛外邪,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胃以绝生痰之本;细辛助麻*汤、桂枝汤疏风散寒、协二陈汤以温化痰湿;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前胡化痰止咳。二诊时表证已解,故减细辛、炙麻*,加麻*根、浮小麦以收敛止汗,加薏苡仁健脾除湿以绝生痰之源。

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曾指出:“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可见咳嗽一病常与肺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中医中也有“咳而嗽者,治痰为先”一说,因此,出现咳嗽,应及时重视,避免转为慢性,而无论是急性亦或是慢性咳嗽,都应辨证施治,在调理时重视各脏腑之间的关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总咳嗽可能是脾虚中医1张方子,健脾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