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孙思邈认为它是长生之物,尤善滋阴润燥
TUhjnbcbe - 2023/7/10 21:31:00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792767.html

“长生不老”一直是古人的梦想,尤其是闹出很大动静的秦始皇,穷极毕生精力一心寻找所谓的“仙物”。如今科学知识的普及让我们明白“长生”只不过是古人对美好的一种向往,而养生就是尽最大努力地让自己更佳健康、延年。

古人曾经以为有一些东西可以让人做到所谓的长身不老,后来发现这不过是让人延年益寿的养生之物,比如有一物就被孙思邈认为是“长生之物”,后来发现此物的确是可以延年、养颜,尤其善于滋阴润燥,清肺、润肺、润肠、生津养肺,还能减少血中的糖分过多残留。

此物就是天冬,原名天门冬,直至95年后才正名为天冬,此外还有天棘、大当门根等叫法。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天冬养生的益处,并将其归列“上品”,说它有“轻身益气延年”的养生之功。

《别录》中记载天冬“保肺气、定肺气,冷而能补”,明确了它养阴润肺的滋养之功;《药性论》明确“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止消渴”,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天冬的养生范围。

其后的《日华子本草》增入“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的说法,提出了天冬的养颜之功。

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说出天冬养生延年的理论,提到“取细切,烈日干之,久用令人长生,气力百倍,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羸弱、风湿不仁。用之颜色肥白,无所不主”。

“久用白发黑、齿落生,延年益命。用之二百日后,恬泰疾损,拘急者缓,羸劣者强,三百日身轻,三年走及奔马,心腹痼疾皆去”。

孙思邈的言论虽然有过度美誉之嫌,但是也是说出了天冬的养生之处,虽然没有“长生”这么神奇,但是也可以做到延年益寿。

现代证实用,天冬养生的养生益处主要是集中在滋养肺肾之阴、除肺肾之燥热、降低因为燥热而升高的血中糖分、润肠通便等益处,所以可以从三个大类阐述。

一、用天冬养生可以滋阴除脏腑燥热,包括肺肾之燥热。

天冬的特点之一是清肺润脏腑之燥热,尤其适合燥热咳逆、肺肾之阴不足而燥热咳逆、肺热咳逆的人养生用。如果是肺中燥热,这类人特点是咳逆而干、没有痰或者痰很少但黏腻难出。

天冬可以清肺热、润肺燥,单用天冬养生即可,如果用之与麦冬搭档则增强其清肺润燥之力。古籍中记载如果肺中燥热痰如胶着、难以排出,可用天冬与知母、瓜蒌以及贝母搭档养生。

如果是肺肾之阴不足从而咳逆,也可用天冬,因为它善于滋养肺肾之阴,兼能清肺降火,是阴虚咳逆、阴虚有热等亚健康人群的养生好物。

如果是阴虚劳伤而咳逆,特点是身热如潮汐般时热时解、形体偏瘦,可用之与熟地*搭档养生,或者与麦冬、生地*、百部以及阿胶搭档。

如果是肺中有热而咳逆,因为天冬清肺降火之力加强,所以也是最常考虑使用的,如果伴有咽喉的闭塞可用之与麦冬、紫菀、款冬花以及贝母搭档;如果是邪热伤肺而喘息促急可用天冬与麦冬、桑白皮、知母搭档。

二、用天冬养生可以除燥热而糖分过高。

天冬特点是甘寒生津液,这个特点既能滋阴润燥又能清热降火,所以是燥热阴虚而消渴之人的养生常用之物。很多人不知道“消渴”一词的含义,它是中医文化对血中糖分残留过高的一种称呼

天冬主要用途是消渴之中的“上消”与“下消”,上消最为明显的是以口渴、喜欢喝水但不解渴为特点,其根源在于肺,养生可用天冬与麦冬、天花粉、知母以及*芩搭档。

下消的根源在于肾,主要以喝得多且排出的水多、慢慢变瘦且没有力气、走路时腿脚发酸或软弱,养生可用天冬与生地*、玄参、覆盆子以及桑螵蛸搭档。

如果是气阴两虚的消渴,也可用天冬,常用之与滋养气血的*参、*芪,以及生熟地、麦冬搭档,共同达到益气生血、养阴生津的养生目的。

三、用天冬养生可以润肠燥。

肠道中的津液干枯,从而有大便难以排出的亚健康。天冬滋阴、生津、润燥,兼能清热降火,所以是津液不足兼有热而大便不通的亚健康,是这类人群养生的理想之物。

如果是阴虚有热,可用天冬与麦冬、生地*、黑芝麻以及牛奶搭档养生;如果是血虚有热,可用天冬与当归、生首乌、蜂蜜搭档达到养血润肠的目的。

如果是血与阴都不足且有热,可用滋阴养血、润肠的麦冬、当归、麻仁、生地*、蜂蜜与天冬搭档,这个方法尤其适合老年人阴、血不足、肠道津液不足的大便不通畅。

之前我也一直在强调,每一种养生之物都有它各自的特点,“甲之蜜饯,乙之砒霜”这句话形容得非常到位,天冬也是如此,因为天冬有寒、滑的特点,所以凡是虚寒而泄泻、外感风寒咳逆的人不要用它养生。

此外,《得配本草》中说用天冬养生的同时不能吃鲤鱼,也不要让天冬与铁制品接触。再就是用天冬养生时以6至15克为宜,不要用太多。

虽然孙思邈说天冬时“长生之物”,但是经过后来的科学认证发现,天冬虽然能让人延年益寿、更加健康但并非虚无缥缈的“长生”之功。所以学习中医文化乃至其它知识的时候都是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事物。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思邈认为它是长生之物,尤善滋阴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