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止嗽散临床新用
TUhjnbcbe - 2021/8/14 18:47:00

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g,甘草(炒)g,陈皮g。
  功效止咳化痰,疏风解表。
  主治外感风邪,肺失宣降。咳嗽痰多、咽痒、咳痰不畅,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象浮缓者。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g,温开水或姜汤送下。亦可作汤剂,用时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方解本方证为风寒犯肺,肺失宣降,津凝为痰所致。治法,重在理肺止咳,微加疏散之品。方用味辛性温之荆芥归经肝肺,疏风解表,发散皮毛,能疏能宣,能彻内外;百部、紫菀润肺止咳化痰;桔梗、白前、陈皮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又能引药上行入肺以止其嗽。共同配伍,“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過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运用得当,可用于各种咳嗽,本方能止嗽化痰,疏风解表,而以止嗽为主,故名“止嗽散”。
  加减本方对于新久咳嗽,均可加减运用。若风寒感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咳嗽者,可加防风、紫苏叶,以增强疏散外邪之功;如暑热伤肺,或兼有里热口渴,心烦溲赤者,可加*芩、天花粉、栀子,以助清暑解热;若干咳少痰者,宜去荆芥、陈皮,加枇杷叶、瓜蒌皮、桑白皮,以清润止咳化痰;若咳嗽痰多,口淡饮食减少,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而滑者,本方与二陈汤合用,以助燥湿化痰;如百日咳处于痉咳期者,本方去荆芥,可加钩藤、僵蚕等。《医学心悟·咳嗽》条下云:“若湿气生痰,痰涎稠黏者,用止嗽散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以祛其湿。若燥气焚金,千咳无痰者,用止嗽散加瓜蒌、贝母、知母、柏子仁以润燥。”上述的加减方法,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医学心悟·伤寒兼证》条下,另有一止嗽散,较本方少荆芥,治寒邪伤肺咳嗽。方后曰:“风寒初起加防风、荆芥、紫苏子”。
  现代应用
  难治性干咳桔梗、炙麻*各6~10g,白前(或前胡)、荆芥、陈皮、杏仁各10g,炙紫菀10~12g,蒸百部、木蝴蝶各12~15g,炙甘草6g等。病程长,咽干口燥者,去麻*、加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咳嗽夜甚者,加当归;声嘶者,加蝉蜕;病程短、咳剧、咽充血者加金银花;痉咳者,加僵蚕;痰多*稠者,加浙贝母、冬瓜子、瓜蒌等。1剂/日,水煎服。忌生冷、油腻腥臭。
  老年肺部感染用本方加味:紫菀15g,百部、杏仁、半夏、桔梗各12g,紫苏叶、白前各10g,甘草6g,陈皮8g。风寒者,加生姜;风热者,去紫苏叶,加桑叶、菊花、芦根;肺胃热盛者,去紫苏叶、陈皮、加石膏、*芩;脾虚者,加*参、白术。1剂/日,水煎服。并用鱼腥草注射液加10%葡萄糖液静滴。
  支气管扩张咯血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10g,陈皮、甘草各5g,白茅根、仙鹤草各30g,侧柏叶20g,白及15g。随症加减。1剂/日,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


  外感咳嗽用止嗽散加减:桔梗、百部、紫菀、白前各12g,荆芥10g,陈皮8g,甘草6g。肺热者,加石膏,*芩;肺寒者,加茯苓、法半夏;肺燥者,加麦冬、射干、金银花。儿童及65岁者剂量酌减。1剂/日,水煎服。停用其他药。


  喉源性咳嗽用加味止嗽散:

紫菀15g,款冬花、百部、法半夏、生姜、乌梅各12g,陈皮、杏仁、桔梗、五味子、紫苏叶各10g,甘草6g。

随症加减。

1剂/日,水煎服。

1周为1个疗程。


  支原体肺炎年龄1-12岁。

用止嗽散: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10g,炙甘草4g,陈皮5g。

1剂/日,水煎3次,取浓缩液ml,每毫升含生药2g。

4、4岁分别用5、10ml,3次/日口服。

并用红霉素加5%葡萄糖液静滴,阿奇霉素口服。

用药2周。


  慢性支气管炎用止嗽散加减:

陈皮、桔梗、杏仁、百部、白前、紫菀各10g,川贝母15g,甘草3g。

随症加减。

剂/日,水煎后分2-3次内服。


  禁忌与注意事项
  本方药性偏于温燥,阳虚劳嗽者,不宜使用。

“假活佛”10年骗2亿!名下12套房,对女弟子实施精神控制

俗语:“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上半句更有深度,不可不知

早起的人,比熬夜更可怕(深度好文)

幸福,藏在糊涂里(深度好文)

《三国演义》中的六大处世智慧,你若读懂,终身受益

人有八个“好”,愿你全都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止嗽散临床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