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药
科
普
白果
白果
传说,有一位姑娘名叫白果,十二岁就给财主放羊。一日在山上拾到了一枚奇异的果核,宝贝似把它种在了常去放羊的山里。经过几年的精心照料,种子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每年都结满果子。一天白果赶着羊群来到了这棵树下,突然接连咳嗽几十声,痰涌咽喉吐咽不下,顿时昏迷过去。这时,一位仙女拿着几颗从树上摘下的果子,取出果核,捻成碎末,一点一点地喂进白果口中,片刻,痰就不涌了。白果醒来,仙女早已不见。白姑娘赶紧把果子带到村里,治好了许多咳喘病人。就这样,人们把此果叫白果。从此,白果治咳喘的故事就被世代流传下来。
简介
白果始载于“日用本草”,《本草纲目》列入果部,原名银杏,李时珍言:“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人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白果是银杏树的种子,呈椭圆形至近球形,可食用也可入药。根据《药物纲要》,在过去的几千年,白果已被用来作为对支气管哮喘和肺结核形成有效控制的一种中药。《玉楸药解》言:“味苦、甘,性涩,气平,入手太阴肺经。降痰下气,宁嗽止喘”。
壹
药用部位
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bilobaL.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广西、四川、河南等地。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贰
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有*。趋向沉降。归肺、肾经。
叁
功效与作用
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用于治疗①痰多喘咳。本品甘苦性平,涩敛而降,能上敛肺金而平咳逆,下行湿浊而化痰涎,为治哮喘痰嗽常用之品。治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而喘咳痰*者,配麻*、*芩等,以宣肺降气,祛痰平喘,如定喘汤;治肺热燥咳,喘咳无痰者,宜配天冬、麦冬、款冬花以润肺止咳。②带下白浊,遗尿尿频。本品气薄味厚,苦涩性平,苦能燥湿,涩则收敛,主入下焦,能除湿泄浊,收涩止带。治肾虚湿阻,清浊不分,小便浑浊之白浊,单用本品,擂水服,或与萆薢、益智仁等同用,以分清泌浊;治湿热带下,色*腥臭者,配*柏、车前子等,以化湿清热止带,如易*汤;治下焦虚寒,遗精、尿频、遗尿,常配乌药、山茱萸、覆盆子等,以补肾固涩。
肆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用时捣碎。入药时须去其外层种皮及内层薄皮和心芽。
伍
附药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性味甘、苦、涩,平。归心、肺经。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舌强语謇,肺虚咳喘,高脂血症。其主要成分为银杏*酮,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脉血流量及缓解心绞痛的作用;也有降血脂、抗脂质氧化、促进脑血流和改善脑代谢等作用。现代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痉挛、老年性脑功能障碍、脑损伤后遗症及中风后遗症、高脂血症等。煎服9~12g,或以其提取物制成片剂、滴丸、注射剂应用。有实邪者忌用。
陆
现代研究
种子主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C、核*素、胡萝卜素、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外种皮含有*成分银杏酸、白果酚、白果醇、氢化白果酸等;肉质外种皮还含有银杏二酚及*酮类化合物。有祛痰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及结核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含银杏二酚、白果双*酮等,能降低血压和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其外种皮水溶性成分能清除超氧自由基,具有抗衰老作用。
禁忌注意
本品有*,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忌生食;其性收敛,咳喘痰稠,咳吐不爽者慎用。
责任编辑:潘楚翘张欣
审核:姜旭坤郑志涛
审定发布:陈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