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日一方中医十大名方之ldqu [复制链接]

1#
一日看尽长安云,过往千年震人心 http://www.huayinshizx.com/hyys/7384.html

小青龙汤

《伤寒论》

麻*去节,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6g)干姜三两(6g)甘草炙,三两(6g)桂枝去皮,三两(9g)五味子半升(6g)半夏洗,半升(9g)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苔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又能宜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2.加减变化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改用炙麻*;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4.使用注意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射干麻*汤(《金匮要略》)射干十三枚(9g)麻*四两(9g)生姜四两(6g)细辛三两(6g)紫菀三两(6g)款冬花三两(6g)大枣七枚(3枚)半夏大者洗,半升(9g)五味子半升(3g)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用: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射干麻*汤与小青龙汤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1.原书主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2.方论选录张秉成《成方便读》卷1:“前方(指大青龙汤)因内有郁热而表不解,此方因内有水气而表不解。然水气不除,肺气壅遏,营卫不通,虽发表何由得汗?故用麻*、桂枝解其表,必以细辛、干姜、半夏等辛燥之品,散其胸中之水,使之随汗而出。《金匮》所谓腰以上者,当发汗,即《内经》之‘开*门’也。水饮内蓄,肺必逆而上行,而见喘促上气等证。肺苦气上逆,急食酸以收之,以甘缓之,故以白芍、五味子、甘草三味,一以防肺气之耗散,一则缓麻、桂、姜、辛之刚猛也。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以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吴氏采用分阶段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即发作时以小青龙汤解表宣肺,止咳平喘为主,缓解后以苓桂术甘汤化裁健脾化痰,病愈后以温补肺肾为主(山药、薏米、百合煮粥),观察治疗6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42岁;合并肺气肿者40例,合并肺心病者18例。结果:临床治愈(咳嗽缓解,热退,血象正常,肺部湿罗音消失或明显减少者)48例;好转(咳嗽减轻,热退,血象正常,肺部仍有湿罗音,或湿罗音减少者)19例;无效(临床症状减轻,但咳嗽仍存,肺部体征未减者)1例。[吴克华,等,小青龙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湖北中医杂志;20(4):31]实验表明,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全方及其大部分组成药物,都可不同程度地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和氯化钡等引起的气管收缩,显示程度不等的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煎剂与醇提取液的作用性质相同,但作用程度不同,全方醇提取液对气管的松弛作用较全方煎剂强,对三种致痉剂引起的气管痉挛性收缩,均有抑制作用,而全方煎剂不能拮抗氯化钡的致痉作用。全方醇提取液的抗组胺作用及抗乙酰胆碱作用,均较盐酸麻*碱为强,且麻*碱也不拮抗氯化钡痉挛。由于组织胺所玫气管平滑肌收缩与过敏所致者相同,乙酰胆碱所致者则系拟胆碱效果,氯化钡则系直接作用于平滑肌,故提示本方对多种原因所致哮喘均有效。初步认为本方解痉作用机制与组胺和胆碱能受体无关,其平喘作用主要是直接松弛气管平滑肌所致。[王筠默,等.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研究。中成药研究、

国医大师张志远使用小青龙汤有3个要点:

一是入煎剂五味子需打碎用;

二是细辛可过钱;

三是用生麻*。

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但在其用量及用法上有巧招。同一张方有的人使用效果较好,有的人使用则疗效差强人意,其原因仅为个别药物用量及用法不同。古人为保持自身医术的独特性,或是防止徒弟砸场子,在传授医术时往往留一招,故有“传道不传术、传术不传方、传方不传药、传药不传量”之说,张志远教授无私地传授小青龙汤中细辛、五味子等药物的用量及用法,现分述如下。

01//入煎剂五味子需打碎用

《伤寒论》中干姜、细辛、五味子是治咳常用药。张志远认为五味子酸甜苦辛咸五味俱全,但辛味尤为重要。他曾长期担任《伤寒论》的讲授工作,也给“西学中”的同志们讲授此课。“西学中”的同志们学习热情很高,经常品尝、研究中药之性味。有学生曾问及五味子酸甜苦咸都能尝出来,但尝不出辣味是何原因?张志远认为是五味子没有打碎,故尝不出辣味。

五味子的辣味在仁中,不打碎则无辣味且不起辛散作用。用小青龙汤治哮喘必须把五味子打碎,有了辛味服20g、30g均可,且服用之后不会出现憋气甚至喘得更厉害的状况。

张志远认为此说张锡纯先生早已有言,并非出于家传。《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五味子,性温,五味俱备,酸、咸居多。其酸也能敛肺……凡入煎剂宜捣碎,以其仁之味辛与皮之酸味相济,自不至酸敛过甚,服之作胀满也。”

张志远之所以重申此问题原因有三,一是科班出身的学生很少听老师讲课之时提及此事;二是现今著名的伤寒家亦少提及;三是药房配药时医生若不注明打碎,药房司药人员不会主动给打碎。所以有必要提醒年轻大夫入煎剂时五味子需注明打碎,如果不打碎药效就得不到发挥。

张志远曾以五味子40g治咳嗽和哮喘。年,一位70岁退休*官医院就诊,效果不好,转求于他诊治。症见咯痰不多,张目大口呼吸,已有数日未能卧床睡眠,脉象弦滑,虽感痛苦但精神状态尚可。乃以小青龙汤损益,突出五味子之量:半夏10g,麻*6g,橘红10g,川贝母10g,款冬花15g,细辛10g,射干10g,干姜6g,露蜂房6g,五味子40g(打碎),水煎分4次服,5h1次,连饮6剂症状锐减。遂压缩一半药量,改为每日1剂,又服4d而愈。

按:方以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加橘红、款冬、川贝、露蜂房。橘红、款冬二药性温,润肺下气、化痰止嗽;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射干性味苦辛,均主咳逆上气;蜂房除攻*、杀虫、止痒外,还有止咳平喘之效。该方之特色是以大量五味子敛肺止咳。

02//小青龙汤中细辛可过钱

古语云:“细辛不过钱,过钱人命悬。”但张志远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用小青龙汤时3g细辛量太小,杯水车薪,救不了“火”。在复方中,他常用10g,少时也要用6g。为稳妥起见可以陆续加量,从4g开始到10g。

医院治一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兼有哮喘、呼吸困难,虽然痰多但喉内无水鸡声。方药给予小青龙汤加减:麻*10g,干姜10g,五味子15g(打碎),细辛3g,紫苑10g,茯苓15g,半夏10g,杏仁10g,水煎分3次服,连用6d,患者身上有汗病情不减。遂将茯苓加至30g、五味子20g稍见好转,痰量已少,其他如故。

张志远认为此方用药与病机相契,但疗效欠佳,问题当是出在药量上。经过思考认为该病病机为水饮阻塞,温肺化饮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温通的力度不够,应加大温通的力度。遂将疗效寄托于细辛,将其用量上升至12g,又饮5剂诸症渐消。

年张志远参加全国中医教材修审会议,住在河北江淮旅社。当时有一服务员患老慢支哮喘请赐一方,他欣然应允诊治后处以小青龙汤加减。时同住一室参加教材修订的山西老同志亦为伤寒专家,年龄较他大,开方之时在旁细心观看,待服务员走后,他对张志远说刚才方中细辛开8g量稍少些,服后效果可能稍差。张志远随即虚心求教,老同志说此服务员为一老慢支患者,据我之经验,细辛最少得用至15g,方能收较好效果。张志远听后十分感激,知道老同志与其如此交流有提携之意。张志远回忆他的老师、祖师爷应用小青龙汤时,也常将细辛开至18~20g,但指出一定要根据病情来用,谨慎为好,但也不能因“细辛不过钱,过钱命必悬”就畏手畏脚,此法在应用上是有条件的。

按:“细辛不过钱”之说源于宋·陈承《证类本草》引《本草别说》载‘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用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明确指出“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是其应用准则。现代研究表明,细辛挥发油有*性,但也是其有效成分,入煎剂煎煮后挥发油大量挥发,*性减低。张志远从实践角度证明,入汤剂时细辛的用量不可困于“不过钱”之说。

03//用生麻*、炙麻*之分别

《伤寒论》小青龙汤所用麻*只注明“去节”,未明言用生麻*抑或是炙麻*。张志远认为凡是不恶寒且无汗用生麻*,若病人有汗则用炙麻*。若患者哮喘时间较长且屡治不愈可用生麻*。

张志远谈及年轻时随父出诊,患者为一年轻人,因患感冒引起支气管哮喘,曾请多位医生诊治均未治愈,请张志远父亲及另一孙老先生会诊。孙先生系清末秀才,为伤寒专家,但时年已75岁。两人各开一方,互相审看后相互谦让,因孙先生年长,方子亦有特色,其父提出用孙先生之方治疗。

孙先生之方有三大特色,一是用细辛15g,二是用30g五味子(打碎),三是用生麻*。张志远父亲称赞孙老先生开的方子用量老到,实属佳方。但也提出建议,因患者无表证是否可以不用生麻*,改用炙麻*治喘。孙老生云:此方开生麻*之经验来自师传,也是其拿手好戏和得意之处,不可更改。他解释此患者哮喘时间较长,已请多位大夫诊治屡治不愈,因此用炙麻*虽能定喘但力量不够,此亦为患者每次服药均见效但疾病不除根之原因,哮喘仍旧发作,故该方不用炙麻*而用生麻*。之所以用生麻*,不是用其解表而是用其定喘,故不必顾虑麻*发大汗且有亡阳之虞,因方中有30g五味子制约此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