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写在知乎被删的回答关于学中医的一些看法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价钱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下面只是简单的谈一谈个人对如何学习中医的一些浅薄看法。

从古至今,中医出了许许多多的大家、名家,尤其是清末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大家辈出的时代。像肖龙友、曹炳章、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姚国美等等自不必说,他们与我们现在的时代稍接近,很多是近现代中医学科的奠基人,留下大量集大成的宝贵资料,不像古人的那样文词古奥,更利于我们理解和掌握。我的想法是如果对中医药感兴趣,有一点中医的基础,但是又不深入不成体系,不妨抱着归零的心态,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各版教材及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入手,结合这部分名家网上的视频课程,由今到古、由约到博,对于形成扎实的、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有所裨益的。

一、奠基——理法方药是中医学的根本

1、《中医各家学说》。不做理论研究的话也应该对各家常说有个大致的了解,推荐读一读《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到第五辑,看一看名家的成长之路和心得体会,对于坚定学习中医的意志有帮助,而且对于中医的整个体系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的理论基础脱胎于《内经》,但现代学中医,幼承庭训的极少,大部分没有家学渊源也没有师承,有的是大学科班开始学习中医,有的是青壮年哪天突然开始萌生兴致,由于传统文化的断层,直接从《内经》入手可能短时间内难有心得体会。所以,由大学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入手,跟《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中的印会河、张伯讷、程士德、李德新等名师把《中医基础理论》打牢固了,学有余力再把任应秋、王洪图、顾植山等人《内经》相关资料拿出来学习一下,可能会有些效果。还有一点,我觉得有必要备一本人卫版的《人体解剖学》,条件好一点的可以用奈特的,参考理解一下人体结构。

3、《临床中药学》。推荐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的讲稿,网络上有张张廷模教授完整的讲课视频。《中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要结合起来一起看。《中药*理学》的学习对于掌握用药安全十分有必要,常用的中药绝大部分都是药食同源或者比较安全的的,少部分如川乌、草乌、附子、半夏、天南星、杏仁、川棟子、吴茱萸、细辛、款冬花、大*有一定的*性,要注意配伍方法、煎服方法。动物药慎用,注意*蛋白和异体蛋白过敏。重金属类的矿物药和现代的化学合成药物一样,用两个字形容即霸道,非不得已不要轻易用于内服,尤其是含铅、含汞、含砷的药物,连外用都要审慎。中药材的农药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另外,个人感觉除了有机物,不同含量和比例的的微量元素对人体脏器、神经和免疫等系统产生的重要影响,可能也是中医药在人体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4、《方剂学》。推荐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的讲稿,王绵之的可以结合起来看,邓中甲教授也有完整的讲课视频,学习起来十分的方便。在方剂上,也可以参考一下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先生的《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邓中甲教授的讲课总结部分十分精彩,关于传统医学和现代中医药学区别的论述非常精僻。中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部分,现代中医学与民间医学、传统医学的显著差别,就在于中医学是在理、法、方、药等系统理论下构建出的完整学科,与民间医学和传统医学相比具完整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去伪存真后的、求真务实的医学体系。只有在中医学理论框架基础上实践的中医药才是真的中医药,否则只能称为民间医学、传统医学甚至是伪中医,目前大量被围攻的主要就是他们。

5、中医诊断学。推荐上海中医药大学费兆馥教授的讲稿。厦门大学王彦辉《临床实用舌象图谱》、费兆馥门生许家佗《中医舌诊临床图解》、郑德良《中医望眼辨证图解》、姚梅龄《临证脉学十六讲》、赵金铎主编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可以结合起来学习提升。

二、提升——临床各科和经典医著相结合

1、经方和时方:初步学习阶段,《伤寒论》推荐把李培生、刘渡舟、陈亦人的讲稿都看一下,《金匮要略》推荐李金庸和连建伟的讲稿,《温病学》推荐刘景源、张之文的讲稿。系统学习阶段,参考下《中医要学高级丛书》。古今研究伤寒和温病的名师和名著多如牛毛,建议有选择性的参考。河南中医药大学的王付教授的书还可以,讲课挺有意思就是口音太重。胡希恕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可惜我兴致不高。*煌等人推崇的日本汉方医学的书我有一整套,看了一点,但是对比古今不少大家、名家的东西,还是有差距,书被搁置了。

2、内科、外科和专科:首推《姚国美医学讲义合编》,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也是必读,唐宋明清《千金方》、《外台秘要》备查,张景岳、陈士铎、叶天士、曹颖甫等等常读,治肝病的经验推关幼波,心脑病证王永炎,王畸男科、沈氏女科、《中医要学高级丛书.儿科》、《外科症治全生集》、《喉科指掌》、鼻病经验熊大经等等。最近灵兰中医宋柏杉老师比较火,《伤寒论》、《金匮要略》和《衷中参西录》都讲完了,实践起来易上手。其实一辈子太短,要学的太多了,就随缘吧。我对骨伤科很有兴趣,推荐刘柏龄。3、针炙推拿:这块没什么经验,目前看过一点王居易的《经络医学概论》、《针炙医案讲习录》,灵兰授课视频也有等。三、感悟——学习中医是一场关于命运改造的修行从二十岁开始对中医有了一点热忱,与中医药结缘,至今工作之余还在中医药间浸淫,从一开始的迷茫到如今略有心得,一晃十余载春秋矣,舍此再无嗜好,不亦快哉。像我们这些民间自研医药的人群,永远不代表中医药的末来,但是我从民间医学的藩篱中逃脱,努力地追随现代中医药学的步伐,中医影响我往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我的精气神,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大学时,有了人生第一台电脑,学会了淘宝、当当和卓越网购物,开始在网上购买一些图书,那个年代对于版权还不是很重视,电驴上还有大量的电子书可以下载,让我的狭隘的视野开始有点扩张。彼时,同学间刮起一股国学风,我开始看一些南怀谨的书,其中《易经杂说》对我产生了影响,当然,这并没有为我开启了玄学之门,而是因其中讲医易同源的一些道理,莫名给我触动了自学中医的机缘。尤记得,从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开始,我摸瞎地读了起来,然后是李幼波《开启中医之门》、唐云的《走进中医》,也泡在民间中医论坛上,接触到了*元御和彭子益。那时候我天天抱着一本厚厚的明清医学全书《*元御医学十一种》在自习室里面啃,为此还模仿*元御的文风定了一篇《吊坤载先生赋》的古文。大概09年吧,接触到李可的《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初生牛犊不畏虎,在暑假大胆给自己和家人尝试了用附子和乌头配伍的方子。那段时间,流行起火神派,把郑钦安尊为开山之祖,我也把《郑钦安医书三种》买了回来。学习中医的头几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李可的这本《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很多治疑难病的案例和方法对我的冲击很大,也有一些成功的运用案例,推动着我一直在实践的路上。如今附子、半夏、大*等有*的药材运用起来大胆娴熟,而且附子和半夏我自己常常生用,一直非常安全。在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上,在药物肝*性、肾*性、神经*性上,既审慎也乐观,因为基本上用不到,而且在中医理论下炮制配伍也是正确运用的关键之所在。若言初心,张仲景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三十余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求索真理的过程艰难坎坷,成败得失皆有。总而言之,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张牙舞爪的跳梁小丑,到如今也能够基于辩证论治、遣方用药的框架去解决一些问题,我最终是进步了。在我完全摸不着边际的时候,疗效低到被家人无情打击的时候,我只是怀疑自己,从未对中医药学产生过疑虑,现在虽然到了一条康庄大道上,但个人修为不足,根基浅,慧根少,不能从渊到流,只能从流到渊,走得仍是踉踉跄跄。好在我不是中医人,没有入场券,自然也不必为圈内的事情烦扰,只是亘古中医界便是散仙的乐园,跳出三界慢慢修仙悟道,倒也无拘无束,至于能不能得道,以及“救贫贱之厄”的抱负,都任它去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