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仓家峡村的一日与五年青海日报 [复制链接]

1#

早晨6时,两绺山岭框定的天空明亮。这明亮并非来自熹微的晨光,而是源于驻守西边天宇的那轮月亮。刚过去的一晚,由农历九月十七日的圆月值守。一轮白玉盘从东山顶上移至西山之尖,清辉落满静谧村庄的山崖和密林、河流和道路、庄廓和农田。新的一天已经来到,月光渐弱,寄托着人们太多想象和情感的星球,正向东升的太阳移交这鸡飞狗跳羊咩牛哞蒸腾着烟火气的村庄,山重水复中的小小世界。

巍巍祁连山在青海北部从西向东绵亘,仓家峡村就在祁连山系南麓的山环水抱中酣眠。年12月14日,我以青海省文联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住进这一方天赐之地——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仓家峡村。这是个纯藏族村,以人口规模只能算是中型村,户人,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人。“喝一口村里的水,一个异乡人/在理论和事实上被双重接纳,化身为村里众生之一”“他自此有了个陌生名字组成的庞大亲友团”,适应工作期间,带着美好的遐想,我写出过这样的诗句。实际的情形是,我经历繁忙而琐屑的一年时间的磨合,才渐渐抵达“化身为村里众生之一”的状态。

我能猜得出,此时,每一户粉白墙壁上涂刷着深红色吉祥连环图样的小院里,一双双生茧子的大手,已往炉膛里添上了第一块燃煤。离家5公里之外,留守在海拔米以上高山上的牧民,走出小屋走向草场去照看牛羊,俨然骄傲的将*去巡营。高山如大海,波动着牛羊,这是须严控收支确保平衡的实体经济——每年有多少只犊羔出生,就会有数量相当的成年牛羊在此时集中出栏。朴素的生态哲学经一代代牧民的言传身教已植入群体记忆,烙印为自觉遵守的天然规则。年是养殖业丰收之年,牛羊无病无灾,牧场风调雨顺,种植的青草也已收割运送储藏,而鲜肉的行情是如此之好:草膘白牦牛肉每公斤价格最高达到70元,一头牛比往年要增收一两千元,而十七八公斤的草膘尕尾巴羊在8月每只价格已达到元。

仓家峡村民的心里,秋冬之交是最美好的时光,出栏时的劳累是最幸福的。

草场有多宽广,幸福的疆界就有多辽阔。一万多头只牛羊是游走在草场上的财富,冬虫夏草则是潜藏于大山地表下的希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操劳的强度和获得的额度不断刷新着村民的幸福指数。

7时起床,生好火炉,旺火上的水壶很快传出沸水喷到炉盘上的“哧溜”声。我和工作队员、省文联同事秦鹏匆匆吃过简易早餐,8时左右开始接续头一晚的工作——测算脱贫户第三季度收入。

脱贫攻坚的进度表上,仓家峡村“村退出、户脱贫”的目标于一年前实现。从年10月实施的精准扶贫,汇聚起*策、措施、资金、项目、组织、人心的万钧力量,熔融累年沉积的穷困坚冰,以“力拔山兮”之势拔除“穷根”,危旧房改造、安全饮用水、教育、医疗、低保兜底、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定点帮扶……每一缕春风,每一滴甘霖,抚慰被命运和生活伤害过的人们的隐痛,在发展的前路上播撒了小康的种子,也在人心深处培植梦想和希冀。驻村第一天迄今的天里,我时时都在见证着这种变化,感触着新时代强劲的脉动。

一条开建于精准扶贫之始的柏油路,洞穿横亘在村庄北部的山岭,在脱贫攻坚之年通车。这条将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加定镇扎隆沟和乐都区寿乐镇、碾伯镇共3镇14个村串珠链一样连缀起来的公路,打通了乐都的上北山省级森林公园和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在高原森林深处新增了2条弧线优美的隧道、3座造型独特的大桥,自然美景与人造景观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新的景致。这条年轻的跨县公路迅速以“最美公路”的盛名跻身网红行列,手机导航地图迅速更新,醒目地注明了它的官方名称——扎碾公路。今年10月1日,仓家峡村历史性地迎来了公交车通车,虽然对农民而言,去30公里之外的乐都城区的费用偏高——每人10元,但定时发车穿行在峡谷里的公交车,带给他们的便捷以及因此产生的惊喜已然超出10元钱的价值。仓家峡村的白牦牛肉和尕尾巴羊肉、上李家村的樱桃、新堡子村的大蒜、李家台村的辣椒、上衙门村的土鸡、对巴子村的长毛兔……多少农产品被慕名而来的游客沿着扎碾公路带向远方的城市。在县城读书的学生周五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的旅途由辗转的熬煎变为直达的欢欣。从我居住的小楼天天可以看到这样有趣的一幕:晨昏之际,在柏油路上漫步的牛羊会时不时逼停往来的车辆,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道总裁做派。一条大道能改变什么?昔日天堑,今朝通途,世代饱受“道阻且长”之苦的农民,永久告别了行路难的历史,“我要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曾经歌声里的梦想,在今天已然实现,而更广更深的改变正在或即将发生……

危旧房屋改造完全可用成绩斐然来形容。持续10年的改造,土坯房、土木结构的房屋已成留在图片中的暗淡记忆,砖混结构的房屋竖起为村庄端庄大气的崭新封面。我特别留意到,袁多杰才让、仓当拉两位长期在高山牧场居住的单身贫困户,年秋天在村庄中心地带有了属于自己的20平方米的住房。这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用危旧房改造补助款帮助他们修建起来的。年夏,随着93岁的仓美英老人等3户脱贫户、袁东主才让等3户一般户的新房竣工,全村每一户都有了符合标准的安全住房。接下来实施的居住条件改善项目,更是使村庄面貌为之一新:铺装保温层的墙壁雪白到顶,墙顶覆盖青灰色树脂瓦,墙壁四周和砖柱涂出一条深红色带状长条,最上面的深红色长条上等距排列一行金*色圆月,墙壁腰部涂着的深红色吉祥连环图案与之呼应。这是按统一规划和要求,为突出这个百年藏族村庄民族特色,以实现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一种努力。我走进过许多家庭的屋子,他们几乎都选择了相同的装修风格和摆设,客厅正面墙壁的高处都悬挂着伟人像,铺设木地板的地面上,相对着摆放两列长条几和沙发,沙发是木质的,铺着栽绒毯子,靠背上点缀着五彩的藏式装饰。坐在敞亮的新房,抚摸着崭新的家具,四世同堂之家的曾祖母、全村岁数最大的老人仓美英换上了新衣服,在竖起大拇指的同时,对扶贫成效用一连串的“好”做出了评价;年过六旬的巴措毛面对着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连声感谢的同时流下了眼泪;许多名字叫多杰、才让的村民用不很流畅的汉语表达了最真诚的感激。每每看到这样的房屋布置,我都不由陷入遐想:逢年过节,主客分两列面对面落座,享用奶茶和牦牛肉,酒酣之际离座载歌载舞,一定会让人产生穿越到草原帐篷议事大厅的感觉吧。一个小小的客厅,实际也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聚集,既有对*发自肺腑的感恩,对家园的精心设计,也流露出对历史文化的寄托。

变化不止于此。我多次在饮水管道抢修现场驻足察看,曾与更换电网线路的工人交谈,也曾和村干部、村医结伴入户,察看过牛棚里的牛、草房里的饲草,用手捋平一张张医疗保险交费收据和报销单据,仔细浏览过贴在墙上的“三好学生”奖状……时光流逝中,不易察觉的变化逐渐聚集,最终量变引起质变,时代的篇章翻到了崭新一页。

10时,天气晴朗,我带着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开始入户核实收入。他们是秦鹏和村文书仓应确扎喜——穿上普查员红马甲的他要入户开展人口普查,同时身兼司机、摄影师之职。我入户也承担着扶贫之外的一项工作——采访。中国作协组织“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有50多位作家从11月1日已经进驻要采访的脱贫村,今天要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采访,我作为青海省作家将采访这个青海东部藏族村庄的人们,记录脱贫攻坚带给它的沧桑巨变。

三社社长仓仁乾俄日的家建在东山坡,一片青杨林居高临下俯看着这个称为“柳坡”的20户人家的村庄。一大早,他就请人宰杀了一只尕尾巴羊,这是乐都区客户的订单。我们上门时,仁乾俄日正准备把分解好装在袋子里的羊肉送往20公里外的县城。这种电话订单,这位养羊大户几天中总会接上一单。年被识别为贫困户时,他的家庭被疾病的阴影笼罩:他的母亲和妻子长年患病,他还要面对缺劳力、资金等一个接一个的困境。受益于大病报销、产业扶贫、互助资金、公益性岗位等扶贫措施,他走出了贫困的阴霾。喜事接连而至,家庭曾被评为“最美整洁家庭”,他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受到帮扶单位省文联的表彰,他儿子仓才旦加措在拉萨一家饭店做厨师,收入稳定而可观。年,仓才旦加措娶了来自拉萨的藏族姑娘。幸福的阳光照亮了柳坡上的牧羊人家庭。年,脱贫后的他迈出了产业发展中最大的一次跨步:开办农家乐,让自家牧场的羊一出牧圈就增加一份旅游业的附加值。

在家门口的草坡上搭好五顶帐篷,摆上沙发和桌椅,支起煮羊肉的锅灶,仁乾农家乐——仓家峡村第一家由脱贫户开办的农家乐,在草地上开门迎客。产销一体的农家乐也是吸纳劳动力的实体,脱贫户沈明元夫妇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进来。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能收到好消息:脱贫户袁铁头才郎与人合伙的农家乐在占台子附近的森林边上起灶,脱贫户仓冷支的农家乐对外承包……盛夏时节,全村农家乐开了9家,其中7家是年当年新增的,旅游扶贫企业华锐风情园和多家农家乐的开办,使传统畜牧业曾经一家独大的村庄悄然兴起了乡村旅游餐饮业。慕名前来的游客不再匆匆闪过,而是走进农家乐,或盘坐在树荫下,或漫步于草地,品尝美食,观赏美景,充分享受假日的惬意时光。

在启动汽车往县城送货,完成订单交易之前,仓仁乾俄日谦虚地交出了经营农家乐3个月的成绩单:销售羊50多只,这里面有自家的22只。

“那么收入呢?”

“收入可以着呢,再,账我没有细算呗。”他搔着后脑勺,陷入窘迫之中。我知道,村民恪守着传统理念,对自己的收入一向都是不愿向外人说的。

“那我测算后的收入你认可不认可呢?”

“你算的对着呢,认可认可。”

13时,华锐风情园的停车场里,有几位客人下车进去吃饭。这家村旅游扶贫企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5万元以上收入,安置脱贫户不定期在此务工。这个建于森林与河流之间的扶贫点,曾经是村里的跑马滩,依靠国家投资万元资金建成,之后吸纳多万元社会资金完善配套设施,年营业后,一直是绿荫深处最醒目的所在。而属于它的高光时刻,则是营业一年之后的盛夏时节。省文联依靠行业优势,汇集各方之力主办的首届仓家峡乡村文化旅游节,按村赛马会传统,在农历六月十二日开幕,这一天,正好是阳历8月1日。作为主会场的华锐风情园迎送游客高达10多万。大通河北岸甘肃省的藏族同胞带着祝福来了,山那边互助土族自治县的藏族歌舞队带着友谊来了,本镇土官沟村的歌舞队带着乡情来了,本村以在校生为主的歌舞队,抱着学习的态度和成长的梦想来了!省文联音乐舞蹈家们的歌舞来了,书法家、画家、摄影家们的作品来了,影视艺术家们扛着设备来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拉着农产品来了,百里之外的游客,怀着美好的心愿来了!

搭建舞台的停车场内,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身着节日盛装的藏族村民成为会场明星,游客纷纷拥上前,争相与他们拍照合影。舞台上,华锐服饰和歌舞,是当之无愧的重量级节目。色彩的河流,旋律的河流,文化的河流,欢乐的河流,在夏日的仓家峡竞相奔流。古老的村庄在欢呼声中向封闭告别,与开放携手,与沉寂作别,与文化结缘。

看着堵在路上蠕动的车流,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世外桃源”?

脱贫攻坚的合力推动了大山深处村庄的巨变。其中有一支美丽的力量,可称之为“青海省文联定点帮扶”。

从年10月青海省文联*组书记、主席班果睡在农家土炕上,冬夜之冷让他睡不安稳,之后依“藏族村庄、牧区、山区、林区、贫困地区”的村情定位制定帮扶规划之始,到年“全国扶贫日”这天,在温暖的房子里,班果与孩子考入吉林大学材料物理系的脱贫户本三旦畅谈,这中间已跨过五年时光。这是厚重的五年,省文联与仓家峡村“亲戚”关系越来越亲,从省城到山村的路走成了“热线”,在高楼上班的干部和黑红脸膛的村民成了随时联系的亲人。

这里无法细述一个个真诚帮扶的故事,有村民记着,有岁月为证。只能引用一段资料,为这不凡的五年留下一个注脚:

省文联在定点帮扶五年间,依照“发展产业、文艺扶贫”的思路,发展农家乐、种植养殖业,推动形成以藏族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文旅格局,拓展传统赛马会文化内涵,成功主办首届仓家峡乡村文化旅游节。确定80多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开展“多对一”帮扶,将“三八”“七一”“全国扶贫日”确定为固定帮扶日,每年帮扶均在4次以上。先后派遣3批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机关*委、各支部与村*支部、村妇联、村小学开展*建和文化共建活动。捐赠乐器、演出服装、音响设备等价值多万元。派出舞蹈、音乐、曲艺、文学、摄影、美术、书法、电影电视等门类文艺工作者多人(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8次,创作作品余部(篇、幅),表彰村优秀*员、脱贫光荣户、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多人(次)。全村形成尊师重教、热爱文化的良好氛围,升入大专及以上院校学生逐年增多,民间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下午,主题实践活动还在继续。我走进了仓拉藏的养殖场,仓拉藏是个一年前刚脱贫的村民。与传统方式在牧场养殖牦牛不同的是,他购入30多头西门塔牛,集中繁育养殖,已经售出了4头牛犊,也就是说已经有4万元养殖业收入纳入他的总收入中。

当阿拉毛措召拿着孩子从河南工业大学寄来的快递来到驻村工作队办公室时,讲解大学生“雨露计划”帮扶*策知识成为我下午的工作内容。村里脱贫户家庭享受“雨露计划”的在校大中专生在年达到新的峰值——6人,在这项教育扶贫措施实施之初的年,这一数字是1。实际上年还可增加1人,那就是李尔真的孩子,可惜的是她报的志愿滑档,与本科院校擦肩而过,不过,孩子已选择了在全区最好的一所高中复读,但愿明年夏天她梦想成真。

属于我的“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主题实践结束,两个月之后,我的驻村岁月也即将结束,在即将告别宽容待我、被我视为“第二老家”的仓家峡时,我是怎样的心境呢?应该是这样:

那一天从镜中看到双鬓忽生白发/有过那么一瞬的感慨,却已不再伤怀/透视过生活之苦,目光才会看得更远/日与夜、城与乡、得与失/对位与错位、奔波与驻留/他平静接受每一种反差/当他回到身份证上的家/才知道远方的乡村/已是他不能轻易割舍的故乡

作者:邢永贵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