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xx,男,49岁。9月10日诊。患泄泻8年多,反复不愈。平时大便稀薄,日泄三次,稍食生冷,油腻之物则便次增为五次。
症见:面色萎*,头晕目眩,神疲倦怠,食后脘闷不舒,晨起即泄,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脉证互参,辨属脾肾两虚之久泻。投九仙散加白术、山药,减款冬花、桑白皮二味。
仅服3剂,精神转佳,头晕减轻,大便基本成形,日解两次。继进9剂,以收全功。追访至今未再发。
“九仙散”原方出自元代罗天益《卫生宝鉴》一书,由人参、阿胶(烊化)、款冬花、桔梗、桑皮、川贝、五味子、乌梅、罂粟壳组成。方后载“治一切咳嗽”。明朝虞传《医学正传》咳嗽门载有此方。余改原方为汤剂,用于临床治疗咳喘病效果颇佳。其治久泻之功,古今医家皆未谈及。笔者在治疗久嗽时,偶然发现其治疗久泻的效果也佳。方中款冬花、桑白皮二味因有滑肠之弊,久泻不宜应用,加白术、山药旨在增强其健脾止泻之功,他如:五味子、乌梅、婴栗壳均有敛肺止咳、平喘、止泻作用;桔梗、贝母开提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气机畅,故泻能止,喘可平。泻久伤阴,阿胶补之。所以此方既可治久嗽气喘,又能补肾健脾益肺气而止久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