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辜老谈哮病辨证针药论治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哪里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第期

哮病,又称哮喘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它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臥为主要表现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

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内经》无哮病之名,但在有关篇章里,都有关哮病症状,病因病机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别论》说:”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太阴阳明论》说:”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发热,不时臥,上为喘呼“。认为本病主要是肺的病变,且与其它脏腑有关,外邪入侵,影响脏腑生理功能,是哮病主要病因病机。

张仲景《伤寒论》虽无“哮病“这一病名,但有”喘家“之说,”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金匮要略》将本病称为“上气”,不仅具体描述了本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提出了治疗方药,而且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堪称后世顽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渊薮。

隋·《诸病源候论》称本病为“呷嗽”,明确指出本病病理为“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治疗“应加消痰破饮之药”。元代朱丹溪才首创“哮喘”病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不仅把本病从笼统的“喘鸣”、“上气”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病名,而且确定了本病的施治要领。

明《景岳全书·喘促》说:“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堪为哮病辨治的要领、临证应用的准则。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说:“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精辟地总结了哮病的病因。

二、诊断要点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臥,或口唇指甲紫绀,呈反复发作。

2、两肺可闻及?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5、理化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三、辨证论治

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是本病的治疗原则。发作时痰阻气道为主,故治以祛邪治标,豁痰利气,但应分清痰之寒热,寒痰则温化宣肺,热痰则清化肃肺,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平时正虚为主,故治以扶正固本,但应分清脏腑阴阳,阳气虚者予以温补,阴虚者予以滋养,肺虚者补肺,脾虚者健脾,肾虚者益肾,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至于病深日久,发时虚实兼见者,不可拘泥于祛邪治标,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用。

(一)发作期

1、寒哮证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或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汤加减:射干,炙麻*,细辛,五味子,法半夏,陈皮,紫菀,款冬花,紫苏子。

针灸:辜老哮喘8针:膻中,天突,尺泽双,列缺,丰隆双。电针疏密波20分钟。大椎,双肺俞无瘢痕灸各5壮。

2、热哮证

证候: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张口抬肩,咳呛阵作,咯痰色*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杏仁,*芩,石膏,桑白皮,款冬花,法半夏,白果,甘草,鱼腥草,百部。

针灸:辜老哮喘8针:膻中,天突,尺泽双,列缺,丰隆双。电针疏密波20分钟。大椎,肺俞双,膏肓俞双,火罐疗法,15分钟。

3、风哮证

证候:时发时止,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舌淡苔白,脉弦。

治法:疏风宣肺,降气平喘。

方药:*龙舒喘汤加减:炙麻*,地龙,蝉退,紫苏子,石菖蒲,白芍,五味子,防风,桔红,甘草。

针灸:一组:辜老哮喘8针,电针疏密波20分钟。二组:风池双,定喘双,风门双,肺俞双。电针疏密波20分钟。

4、虚哮证

证候:反复发作,甚则持续喘哮,咯痰无力,声低气短,动则尤甚,口唇爪甲紫绀,舌质紫暗,脉弱。

治法:温阳补虚,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紫苏子,法半夏,厚朴,当归,陈皮,肉桂,乌药,沉香,桔红,前胡。

针灸:辜老哮喘8针:膻中,天突,尺泽双,列缺,丰隆双。电针疏密波20分钟。艾灸定喘双,肺俞双,膏肓俞双,肾俞双各5壮。

5、阳气暴脱证

证候:喘促,气急或张口抬肩,不得平臥,神志异常,在色苍白,大汗淋漓,或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或脉疾促。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加味:西洋参,淡附子,山茱萸,炙甘草。

针灸:艾条悬灸百会,神厥,足三里双,涌泉双各15分钟。

(二)缓解期

1、肺脾两虚证

证候:气短声低,动则尤甚,或喉中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觥白,平素自汗畏风,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哮病,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合六君子汤加减:*芪,白术,防风,*参,茯苓,炙甘草,陈皮,法半夏,生姜,大枣。

针灸:尺泽双,太渊双,足三里双,天突,膻中,电针疏波20分钟。肺俞双,四花穴各艾灸5壮。

2、肺肾气虚证

证候: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或喉中有轻度哮鸣,腰膝酸软,脑转耳鸣,劳累后易诱发哮病。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西洋参,乌梅,茯苓,白术,炙甘草,五味子,鱼腥草,川贝,丹参,桔红。

针灸:三伏炙对减少和控制哮病的发作也有一定疗效。其方法是将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细辛各10g,共为末,加麝香0.6g,和匀,在夏季三伏中,分三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约4小时去之,初伏、中伏、末伏各敷1次。

四、本人临床医案:冯某某,女,25岁,海口籍,居住在海口市琼山区。患者因“反复咳嗽气喘1月余,加重1周”而于年1月26日就诊。

一诊(年1月26日):患者于1月前受凉出现形寒肢冷,咳嗽频作,痰稀白,甚则夜间喘息不能平卧,医院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经西医抗菌消炎治疗后咯痰减少,但哮喘不减,反日益加重。上楼时气短易咳喘,气不顺,自觉喉部发痒,胸部憋闷,夜间睡前咳嗽,甚则半夜咳醒,医院求治诊断为“变异型哮喘”,予氨茶碱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迁延不愈,遂至我科寻求治疗。现症见:咳喘,遇寒加重,痰少稀白,咯吐尚可,怕冷,气短胸闷,上楼咳嗽发作较频,伴有咽痒,疲劳,食不知味,纳差,二便可,舌质淡润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变异型哮喘,中医辨证:哮病(肺脾两虚,寒饮内结)。治法:补益脾肺,温散伏寒。以人参五味子汤加减:西洋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炙甘草10克,百部12克,乌梅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复渣。

二诊(年1月31日):上方用4剂,已不喘,咳嗽明显减少,偶有微咳,冷感有减,夜间可安静入睡,食纳知味,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原方加细辛3克,4剂。

三诊(年2月5日):二诊方用4剂,咳止喘平,临床缓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