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州瓯窑盛极一时见证了海上丝路胜景西部 [复制链接]

1#

来源:温州资讯网

五代瓯窑青釉葵口喇叭形足碗

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

青黄釉褐色点彩盖钵

三国瓯窑青瓷堆塑谷仓罐

“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温州古称东瓯,“瓯”字从“瓦”,原意为一种陶器,想必是这里的先民素来擅长陶瓷制造。

温州瓯窑创烧于东汉,结束于元代,制瓷历史长达多年。宋元时期,瓯窑瓷器经海上丝绸之路远渡重洋,享誉海外。

年,陶瓷专家陈万里来温考察,在瓯海区西山护国岭脚发现首例古窑址,瓯窑遗物重现于世。迄今为止,温州已发现瓯窑古窑址余处。

本期就来讲一讲盛极一时的瓯窑瓷器。

瓯窑工艺成熟于东汉晚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先民在温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温州目前发现陶片年代最早的遗址是永嘉县岩头镇渠口村遗址,距今约多年,有夹砂红陶、器表橙红色的夹炭陶和泥质灰陶,器形可辨的有釜(或为鼎)、豆、罐。釜的残片上有绳纹,这是东瓯原始先民最初始的装饰艺术,可见他们已具备原始的审美观念。

东汉晚期,温州陶瓷工匠在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摸索,终于生产出了成熟瓷器。成熟形态特征的瓷器制品集中表现在青灰绿釉瓷器,以罐、钵、碗、盆、壶类日用器为主,制作规整,烧成温度高,表面釉层玻化程度高,胎釉结合紧密;釉面装饰有独立的米字纹、方格纹、编织纹、连续的水波纹、弦纹等。

东汉的瓯窑窑址分布于瓯江下游北岸永嘉箬隆村后背山、罗溪芦田村殿岭山一带,瓷器大多为青瓷和黑瓷,弦纹、水波纹使用普遍,有的器表满饰弦纹,凹纹处形成绿色积釉圈带,与淡青釉相映生辉。

从此,瓯窑的制瓷历史一直延续到元代,长达多年,以丰富多彩的造型、纹饰、褐彩装饰、款识等记录着多样的瓯越文明。

瓯窑是民窑,首先大量生产的自然是民用器具。东汉到南北朝时期使用的夜壶(又称虎子),它的生产和使用就风靡一时。西晋青瓷虎子四肢卧伏、身躯肥壮、仰首张嘴,提梁弓起做奔虎状,造型精美,是瓯窑产品中的精品。从瓯窑遗址出土的大量随葬器皿,种类有谷仓、魂瓶、蹯龙瓶、灶、井、案等多种人生前所使用的日常用具。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南朝时,江南已有饮茶之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黑瓷饮茶器具开始变得丰富,有各式碗、壶、钵、杯、罐等。唐代瓯窑生产的茶具品种繁多、款式各异。釉色有翠青、青绿、青黄等色,釉面没有刺目的光泽,显示出高雅如玉的亚光色泽,造型多用荷叶、葵式、海棠花式来装饰,釉面光整润亮。其中有一爆款茶器,名叫“玉璧瓯”,敞口,斜壁,以底足似玉璧而得名。

名副其实的海上陶瓷之路

早在东晋时期,瓯窑就通过海路远销到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在南京地区东晋中晚期随葬瓷器中出土了大量的瓯窑产品,特别是一些世家大族墓出土的瓯窑精品,与同时期的越窑比较,东晋瓯窑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越窑。

唐五代,温州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瓯窑制瓷业发展较快。温州西山窑、永嘉罗东启灶窑、坦头窑等窑场的产品,部分成为远销国外的外销瓷。

日本上冈恭补《支那古瓷器手引》一书,在谈及日本镰仓海滨发现大量青瓷标本来源时指出:“昔时盛产青瓷之窑是温州、泉州与安溪,其他亦有小规模之窑。”可见宋时温州青瓷曾大量销往日本。从正和堂窑址出土的水柱、粉盒、灯盏、碗等来看,与日本宇治市净妙寺遗址出土的青瓷水注、七条唐桥西迹出土的灯盏等相比,在造型、釉色方面都很相似。

温州曾作为港口城市,除外销本地青瓷,外地陶瓷也汇集于此,然后转运出口。在温州出土的越窑、龙泉窑、定窑、巩县窑、长沙窑、磁州窑等各类瓷器,制作精良,风格各异,唐五代时期曾作为外销商品而大量出口。

年平阳县种玉西晋墓出土了西晋越窑青瓷堆塑罐。盖、颈、肩、腹等部位,堆塑繁缛,工艺精湛,堪称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盖顶中央堆塑重檐楼阁,四隅有攒尖顶阙楼,并筑以围墙,颈部分上下两层:上层堆塑佛像和四个小罐,群鸟云集;下层四角立柱,一面为迎宾场面,远处有两客骑牲而来;一面为演奏场面,乐队手操乐器,或弹奏或敲击。

年龙湾状元状一村工地出土了唐代长沙窑的青釉褐彩贴花执壶。其高18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折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此壶是长沙铜官窑专供外销的产品之一。

温州曾多次发现古代沉船遗迹。在洞头附近海域的沉船遗址打捞出的海底器物以晚唐五代至元代的瓯窑、龙泉窑青瓷为主。经海水长期侵蚀的瓷器,表面大多会失去光泽,难免会出现腐蚀斑块,有的还沾有海底贝类残渣。而年采集于大门镇(黄岙乡)胜利村水库底的五代瓯窑青釉葵口喇叭形足碗却是难得一见的瓯窑精品。釉面细腻滋润,莹润光亮,制作极其规整,属一级文物。

瓯窑瓷器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瓯窑青瓷凝聚了温州先民的智慧,见证了瓯越文明的发展。温州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在瓯窑器物上留下了印记。

而三国瓯窑青瓷堆塑谷仓罐明显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罐高28厘米,腹径23.6厘米,底径16厘米,上部堆塑5个小罐,中间的1个小罐较大,盘形口,下与罐腹相通,四周的4个小罐呈漏斗形,下端与罐腹不能相通。罐身上堆塑有14个人物,以及狗、乌龟、小鸟等飞禽走兽。这14个人物均头戴高帽,高鼻深目,且姿态各异,有的呈站姿,有的呈坐姿,有的在吹笙,有的在击鼓……貌似胡人。

有专家认为,相关的出土资料和研究结果表明,早在纪元前后,西域胡人就频繁入驻汉地,入驻的热区并不是礼制森严的中原,而是民风浮薄的东南沿海地区,西域胡人的涌入,有意无意地将异地文化传入这些地区。

藏于温州博物馆的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是目前瓯窑唯一一件国宝级文物。年12月出土于温州市郊景山土坑墓。其通高25.1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7.5厘米;通体施淡灰绿色釉,匀净细腻,滋润光亮。整个器型瘦长清秀,端庄挺拔,颇有西亚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特征。腹面的褐彩蕨草纹,枝繁叶茂,亭亭直立,舒展自如,极尽写生之妙。壶把上不仅模印有缠枝花卉纹和联珠纹,而且印有“七何”二字。

年5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来温鉴定珍贵文物。当看到这件褐彩执壶时,都它被那独特清秀的造型和绚丽流畅的彩绘所深深吸引,连连赞叹:“太美了,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本文来自温州资讯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作者/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