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秋季养生篇,勿让燥气伤及人体二
TUhjnbcbe - 2022/1/23 17:11:00

秋季养生篇,勿让燥气伤及人体(二)

——秋燥之气“秋分”而至(李鑫谈中医小知识三下)

前篇笔者论述了秋燥之气真正到来是在秋分前后,终于小雪节气,其名称为“阳明燥金”,在人内部应肺,因此在此节气之间肺系容易感邪。此时的我们是刚从“太阴湿土”之气转化过来,也就是说在秋分之前是暑湿之气主令,在人体应脾,脾的特性是喜燥恶湿,潮湿的环境最容易困厄于脾,从而造成脾虚湿生,体内之湿加上外界环境之湿,而湿邪的特点是易阻滞气机,病情缠绵难去,因此笔者于《李鑫谈中医小知识一》中强调处暑后人体应该适当运动,强化人体之阳气,使身体微微汗出,将湿气外排。

针对肺与“阳明燥金”相对应,而燥邪又最易伤及肺,肺受损时而出现口鼻咽部干燥,亦容易出现干咳,燥邪伤及津液又容易出现粘痰甚或出现块状的痰粘于咽喉且不易咯出,或有大便干燥等,因此针对此现象可适当进行食疗或者借助药物。中医讲食用应季之品有助于改善此节令下容易得的疾病。比如梨,苹果;梨的润肺效果十分显著,《本草纲目》记载“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具有凉心、消痰、降火、解*,通便之功效”。其功效正能针对秋燥侵袭人体而出现的症状。在此探讨一下梨的食用,如今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导致追求美味的需求愈加强烈,比如很多人在吃梨的时候讲究去皮后食用,笔者体会确实更加美味、口感极好,当然日常用此方法未尝不可,但是中医认为梨皮也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我们可以观察:梨皮可以保持梨的水分不流失,因此取象比类,梨皮便可以锁住人体之津液而不流失,正如古代经典方剂“桑杏汤”(出自《温病条辨》)里就是用梨皮作为药引,此方的功用即清宣温燥,润肺止咳(注: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子皮、梨皮);梨皮在这里就有保住津液的作用。因此在食用梨时可适当连皮一起。

另外一个名方即是“秋梨膏”,它就是以梨为主要原料,配用枇杷叶,用冰糖、蜂蜜收膏制成,特点是酸甜可口,便于保存,老少咸宜。古方的秋梨膏可以滋阴润燥,但是止咳效果欠佳,笔者在古方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后成方,组成:梨(连皮)、沙参、麦冬、百合、陈皮、乌梅、枇杷叶、款冬花、玉竹、川贝,丰富了其以往的使用范畴,在原有滋阴润燥的基础上还可以生津止咳,即可用于保健,也可用于肺阴亏虚的咳嗽。经过笔者熬制后使用观察,改良后的秋梨膏效果甚为显著。

综上,笔者提醒读者秋分至小雪节气之间注重调护肺的功能,“投其所好”进行调护,食品可适当食用梨、苹果,药物可选用秋梨膏、沙参麦冬汤等补肺阴益津液的成药。(如想使用药物调护请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

文稿/李鑫

编辑整理/朱珊

图片/李鑫

审核/高燕

排版/朱珊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季养生篇,勿让燥气伤及人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