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中医
TUhjnbcbe - 2021/8/28 0:34:00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

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论》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芍药同。

方剂组成:

麻*(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洗)。

用法用量: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建议用量为:麻*3-6克、桂枝6-12克、芍药6-12克、半夏10-20克、炙甘草6-12克、干姜3-5克、细辛3-5克、五味子3-5克。如果麻*、细辛的用量在此基础上增加,那最好先煮。五碗水慢火煮成两碗,饭后半小时服用一碗,每天2-3次。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

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胸痞喘咳,痰涎清稀量多,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方剂解析:

本方主治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之证。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

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

水寒相搏,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

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水流胃中,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

舌苔白滑,脉浮,是为外寒内饮之佐证。

对此外寒内饮之证,单纯发汗散寒,则水饮不化,单纯温肺化饮,则风寒不散,

惟解表化饮,表里同治为宜。

方中麻*、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且麻*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

然而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须防诸药温燥伤津,

故配以五味子酸收敛气,芍药和营养血,并为佐制之用;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诸药,是兼佐使之用。

药虽8味,配伍严谨,开中有合,宣中有降,使风寒解,营卫和,水饮去,宣降有权,则诸症自平。

方中麻*、桂枝发汗解表,兼能宣肺平喘;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内以温化水饮,外以发散风寒;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温药耗散肺气;甘草缓和药性。共成散寒解表,化饮平喘之剂。

加减化裁

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改用炙麻*;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禁忌

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注:以上文中所涉方剂药物,仅为一般性学术交流;请大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脾好,命就好;脾虚,命就虚!你的脚上有个穴位可以养脾救命?中医:阳气少了,汗就多了!一个小方子,补阳+止汗,送给有缘人中医:下肢水肿、湿气过重,张仲景的药方可调理脾胃、从根部祛湿健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