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我换了四个枕头。
频频更换枕头,其实并非我愿。归结一下原因,主要还是南昌气候不好(我的大学在南昌),夏天火焰山,把我热得跟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的孙猴子似的;冬天水帘洞。不但多雨,而且多风,风是北风,异常寒冷,异常猛烈,一吹起来就没完没了,摇门动窗,如强盗入室抢劫一般气势汹汹。
在这种情况下,我时常觉得颈椎不舒服,有一次醒来,颈椎居然动不了了,难受得不行,我赶紧去市里找一个姓张的老中医给我开了五副加减葛根汤,吃完方才痊愈。
经此四年,我才知道:睡觉,枕头是至关重要的。家乡有一句谚语:“瞌睡来了遇到枕头”,意思是正好。睡觉就得有一个枕头。
回想高中三年,总是觉得睡眠不足。就是那课间十分钟,也要趴在课桌上眯上一小会儿。上课铃一响,又不得不睁开睡眼,强打起精神,坐直了身子,却感到腰酸背痛脖子僵硬,那叫什么睡觉呢?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上大学之后,我不再像高中那样趴在桌子上睡了。要睡就躺在床上放开了睡。尤其是在冬天,下雪或是下雨的冬天,天冷得不行,北风呼啸着,我不去图书馆,也不去邮局,选择闭门在寝室睡觉。
偶尔出去一两趟,出去之前要围好围巾,回来以后,马上接一桶烫一点热水,热乎乎地泡上一个热水脚,然后上床,抄拢被子,将自己包裹严实,脚底还要放一个热水袋睡觉,再发一条内容为“百年三万六千日,睡他一觉又何妨”的说说,最后才关机睡觉。头上有枕的,身上有盖的,闭上眼睛,真是舒服。
孔夫子提倡的“曲肱而枕之”,实在是不太可取。如此睡觉,很容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虽说是天道酬勤,但也要注意身体,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小学时学过一句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枕着馒头睡觉,那也比枕着手臂睡好呀。
枕字从木,大概最早的枕头即是用木头做的。好几本医书都提到一款柏木神枕。其制做方法为五月五日或七月七日(都是农历)取山林柏木为枕。长一尺二寸,高四寸。枕中凿空,用红色的柏木心为盖,盖上钻三排孔,每排四十九孔,合一百四十七孔。里面装上:
川芎当归白芷辛荑杜衡白术本木兰蜀椒桂干姜防风人参桔梗白薇荆实肉苁蓉飞廉柏实薏苡仁款冬花白衡秦椒麋芜乌头附子藜芦皂角草矾石半夏细辛这三十二味药。按照记载,人枕上这款神枕,“百日而有光泽,一年体中无疾,一一皆愈而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重生,耳目聪明。百余岁而头发不白。”真是神枕。
写《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大明状元杨慎用“*杨木”做枕头。做枕的注意事项,他在自己的书中也说得很清楚,要阴天的夜晚伐木,否则木头就会开裂。
*杨木是一味中药,味苦性平,《分类草药性》说它能“治一切风湿,头痛,九种气痛,红白痢。”《四川中药志》说它能“治风湿,牙痛,气痛,疝痛,胸腹气胀,跌打损伤,妇人难产,及暑月疖疮。”我想,升庵被发配到云南永昌卫的那几十年,睡的大概就是*杨木枕吧。
除木枕之外,枕头尚有藤枕、竹枕、瓷枕、石枕、布枕(丝织品)等诸多品类。
藤枕以粗藤编制,编的时候不要编得太密,枕着才凉爽透气;竹枕以竹条或竹片编成,竹条、竹片须打磨光滑,内填一大包粗茶叶,夏夜枕之,清凉而有茶香。我在南昌上大学时就枕过这种枕头,还不错。缺点是里面的茶叶易受潮发霉,并且人在翻身的时候,枕头里面的茶叶会齐齐抓抓的响。
瓷枕质地坚硬,手感细腻,冰冰凉凉,古人好像很喜欢它(似曾记得,马未都说司马光老先生修《资治通鉴》时枕的就是瓷枕,不知何所依据),现在则少有人用,多做摆设。
红学痴儒周汝昌先生常枕一方玉石(女词人李清照枕的似乎也是玉枕),上铺一块丝绸,先生枕在上面,看上去很是惬意。玉石温润,先生儒雅,玉石养人,人也养玉。想来,先生关于“红学”的很多奇思妙悟,都是在这玉枕上得到的吧。
陈抟老祖似乎很爱睡觉,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对御歌》呈给宋太宗:臣爱睡,臣爱睡,不被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雷震擎电*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用片石当枕头,神仙毕竟是神仙,凡人岂能望其项背。
凡人大多用布枕或丝绸枕。不是有那么一句歇后语:绣花枕头——一包草。草是稻草,腊月里选取洁白光亮者,梳理干净,阳光下曝晒后装进枕套里。
我记得奶奶最早用的就是稻草枕头。那一年,几个孃给奶奶买来棉花缝制“老被”,最后还剩一点棉花,我便将奶奶枕头里的干稻草换成棉花,奶奶似乎很高兴,夸我这个孙子有孝心。
那时候,家人用的枕头有装糠的、装合欢花的、装海绵的。我很小的时候,枕的便是一块海绵。哥哥小时候用的枕头里装的是合欢花,枕套上还用红黑*绿四色丝线绣着一枝梅花,上面歇着一只*莺,*莺仰着脑袋看着天空,极美。
合欢花: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解郁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中国药典》大学里用的枕头,除了学校发的茶叶枕、棉花枕之外,我自己买的有太空棉记忆枕、决明子磁石枕。决明子磁石枕中主要的填充物还是太空棉。
当然,最好用的还是大四毕业那年在成都买的那个决明子枕,枕头很大,里面装了很多决明子,高度也正好合适,人枕在上面,平躺、侧躺,都很舒服。我离开成都时,也没忍心将它丢弃。
唐明皇李隆基当太子时与其它兄弟共枕一个长枕头,后来做了皇帝,老了,独自一人睡觉,也还要用长枕。长枕的好处是容易散热,头不燥热则容易睡好。
我对枕头的长度倒没有什么要求——当然也不能太短,翻个身就枕没了,那也不行。我觉得枕头的高度比长度更重要,太高太矮都不行,古人以四寸为平枕,可以参考。
其次,枕头里如能填充一点宁心安神或是祛风除湿的中药更好。我前不久认识了一个师姐,她是药枕的受益者。听她说,她原先颈椎不好,后来买了一个药枕,枕着枕着就好了。现在,她也开始卖药枕了,还说要送我一个。
她做的药枕有如下这些填充物:
决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女贞子味苦甘、平(《神农本草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本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艾叶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陆放翁曾作《菊枕诗》:
采得*花作枕馕,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馕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总觉得,他在写这两首诗时想起了他的表妹唐婉。
*荆子,这也是那位师姐做药枕的填充中药。它味苦辛,性温。有“祛风,除痰,行气,止痛”的功效。常用来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
除此之外,师姐那里的药枕填充物还有“柏壳、荞壳、绿豆”,柏壳很少入药,其功效大抵与柏子仁相似,能宁心安神。绿豆能清热解*。荞壳,是最常用的枕头填充物之一,中药里也极少用它。
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予一己真心,盼一生偕老。这是张爱玲《倾城之恋》里的名言。
得一佳枕,一觉睡到自然醒。这是我对那些长期失眠的朋友的祝愿。
谢谢那位师姐!
注明: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编辑:小令审核:小也·完·
每天推送3条信息
别忘记点开“余下1篇”
文章好看就点“在看”
欢迎将本号设为“星标”
更新将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转载/加入读者群请联络:gegeling49
好文推荐:
睡觉就能养生,要不要考虑做个药枕好物推荐:
给大家推荐中药护颈安眠药枕,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投稿合作:cjcmmxinmeiti
.